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瑶族落户北京政策解读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瑶族落户北京政策解读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中国民族文化村锦绣中华所含民族?
  2. 瑶族十二节牛角代表哪十二姓?

中国民族文化村锦绣中华所含民族?

中国民俗文化村在深圳市锦绣中华的西侧,如今又建造了一幢幢傣族的竹楼、布依族的石房……。中国民俗文化村于1991年10月建成开放。占地面积15.8万平方米,包括中国21个民族的24个村寨,成为全国56个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情博物馆。

24个村寨全部按照1比1的比例修建,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。这里有汉族的牌坊群、北京的四合院。各少数民族村寨更具特色,在苗族、侗族、瑶族、佤族、黎族、景颇族的村寨里,繁忙的少数民族姑娘和小伙子们热情地接待着国内外客人。白族、藏族、纳西族、朝鲜族、高山族的民居建筑风格各异,人们不时拍下了一张张照片;还有布依族的石头寨、摩梭人的木楞房,哈尼族的“蘑菇房”,傣族的竹楼,哈萨克族的毡房,土家族的水上街市,蒙古族的蒙古包,藏族的喇嘛寺,彝族的“土掌房”等更吸引无数游客入房参观,了解中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。

瑶族落户北京政策解读,瑶族落户北京政策解读最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瑶族十二节牛角代表哪十二姓?


五月五日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“立夏”,骄阳似火,但这抵挡不住外地游客来清溪瑶的脚步,这不,道县来的客人在源口瑶族乡文化站唐端处主任的陪同下,到清溪博物馆参观、学习

冯正春,道县审章塘瑶族乡人,平地瑶,从事过教育、史志、党务、计生等工作,现供职道县卫健局,爱好文学、摄影等,对红色文化、瑶族文化颇有研究。今天来清溪瑶历史文化博物馆,就为了与田万载老师交流、学习。

瑶族落户北京政策解读,瑶族落户北京政策解读最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田万载介绍了清溪瑶博物馆的基本情况,馆藏文献从明朝到清朝、民国到解放初期,从政治到军事、从经济到法律,从教育到民族事务,从生产生活到非遗文化,从民风民俗到民族服饰,从***到宗教文化,文献资料均有涉及。关于瑶族的12姓的历史渊源,两位老师展开了讨论、交流。

历史上,曾流传“12节牛角12个姓氏的瑶族家人故事”,据说,瑶民从千家峒逃难时,瑶民把牛角分成12节,每姓各执一节,以便未来认亲时用。但如果只认定这12姓就是瑶族,其它的姓就不是瑶族,如今看来这个定论太狭隘。众所周知:瑶族自古就带有“母系”性质,女的可以在家“招郎”,男的可以去女方“上门”,瑶族的后裔可以随母姓,也可以随父姓,而且瑶族女子可与汉族男子通婚。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,瑶族的姓氏就会超越12姓。

田万载老师举了几个例子:田姓就不在瑶族12姓内,为什么清溪的田姓,江永四大民瑶的田姓都是瑶族?而中原、北京、山东山西等地北方的田姓是汉族?因为清溪田氏始祖避难于瑶族山区,做了瑶族的“上门女婿”,他的后代自然就是瑶族,有无数的姓都是因入贅瑶女而成为瑶族。我们反举一例,唐朝的李世民为什么称“唐皇”不称“瑶王”?他也是瑶族12姓内的“李”姓,宋朝的皇帝赵匡胤也是姓“赵”为啥不是瑶族?因为他们在北方,他们没入赘瑶族。所以说,12姓就是瑶族的定论有局限的。

瑶族落户北京政策解读,瑶族落户北京政策解读最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瑶族十二节牛角代表的十二姓:盘、沈、包、黄、李、邓、周、赵、胡、唐、雷、冯。但瑶族的姓不同于汉族某姓可追溯到某人、某氏,而是由评王赐姓。相传,瑶族始祖盘瓠,与皇帝(评王)的三公主成婚后入南山,不觉多年生下六男六女,评王知道后大喜,遂赐六男六女为王瑶子孙,赐封十二姓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瑶族落户北京政策解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瑶族落户北京政策解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